類別: 日本菜/拉麵
地址: 銅鑼灣登龍街18號V Point地下2號舖價錢: $200以內
招牌菜: 黑松露醬油拉麵,白松露鹽味拉麵,灸燒骰子丼
營業時間: TBA
電話: 3188 2639
五月飲食圈的大新聞:先有The Cheese Cake Factory到港,然後月中開始是法國美食節;而將近月尾,當然要數米芝蓮一星的醬油拉麵店──"蔦"降臨香港。
蔦Tsuta於2012年在東京的巢鴨區開業,其名字有著常春藤之意,而在巢鴨這老人區開設更是別有深意。創辦人兼老闆為大西祐貴師傅,其發跡的奮鬥史恕我在此略過,但他創辦了四年時間,在2016年就能奪下米芝蓮一星的頭銜,實力可見一班。不但在Tabelog獲得3.95的高分數,其總店最長的等候時間更平均為3~5小時,真的是非常跨張。
近兩年間,他更進攻海外市場,先是上年尾開始先後在新加坡開設兩間分店,然後在澳門永利皇宮開設姐妹店"花悅";而到了今年四月時候,蔦更開設台北店,而香港店則在今個月正式降臨登龍街。
登龍街是拉麵店的主戰場已不是新聞,"蔦"作為過江龍,有著米芝蓮的牌頭,更標榜每日拉麵限定400碗;首日收到風排隊人數平均每小時達40~50人。慶幸今天一早10:45就前來,只需要排第七個,因此很順利便能在十一時半準時入席。
它標榜自家牌頭是世界首家米芝蓮拉麵店,但其實引起不少Blogger爭議的。因為以時間排序來講,MIST才在2011年成為世界首家米芝蓮拉麵;但冰水達人又說組別問題所以不算數。孰對孰錯,筆者已無意去理會。最重點還是:上場便知真章!
由於店舖座落在V Point地下,面積自然大而寬廣;環境裝修幽雅之餘也多少有點Grand;但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吧檯位,統一圍著正中央的開放式廚房,因此可以完全看到師傅的製作過程。而且可能是初開張的原因,大西師傅是親自落場督工,甚至親自出手煮麵,真是十分榮幸!
但講到最特別的,應該是這個自助點麵機,並可用八達通付費。雖然在日本隨處可見,但香港玩這招還真是頭一遭。
Menu比較簡單,只有拉麵和飯各兩種味道,卻缺少東京總店的雲吞。拉麵來說配料是叉燒和半熟味玉的不同份量配塔,也沒有硬度選擇。而飯類則以以粒狀或片狀叉燒為主。各顯不同的風格。
第一次來,當然是試招牌的黑松露醬油拉麵。但最基本的價錢也要$98,加味玉半熟蛋更要$113,價錢頗為離地。米芝蓮嘛,就是"寸得起"。
飲料只有一款麥茶,並可自選冷熱溫度,卻要索價$15一杯.。雖可無限添飲;但總覺是半強迫硬銷。使筆者有種去了"九記"的錯覺。(好友補充:原來有水,只是他原來收埋,要你問他拎,而且溫度只是室溫!)
輪到主角的醬油拉麵,但見大西師傳一次整四碗,盡顯專業功架,非常型棍!
先呷一口湯,蔦的湯底一直是走淡麗清新的口味。主要的高湯用上了雞骨、蜆、昆布和魚乾,再每天熬製九小時而成,另加入了長野縣以及和歌山兩種醬油作調味。
若直接就呷一口醬油湯底,筆者認為真的是比較淡口,清香部份不算太出,味道清新中帶微甜,口感柔和順口;那一小匙黑松露醬更起了助燃作用,若將它撈勻,會吊起整碗湯的香氣,也增加了細膩的層次質感。但,整體上似乎並不適合普遍香港人的濃重口味。
麵是用上日本總店直送的幼身soba,在咬口嚼勁和麥香的表現上都合格。然而一碗只有100g的份量似乎並不夠食,如果要"替玉"就要加$20,那我還不如要一碗飯。
叉燒是用上比較瘦的豬肩肉部份,質感不算嫩滑,有點似低溫煮的啖啖肉叉燒。它充滿肉香和咬口,但就偏向薄身,吃得有點到喉不到肺。
荀只有長長幼身一條,不過就沒有渣,雖覺得份量不夠但也有加分位。
而半熟的溏心味玉(蛋)算是做得合格,無論溏心位和醬油的入味度都做得很完美。但筆者覺得由於做得太入味,愈吃得深入,就覺得愈鹹。
灸燒骰子丼則要$35一小碗。所謂骰子就是切粒叉燒,但目測叉燒份量似乎有點少。幸好叉燒有點脂肪兼經過灸燒,明顯就比拉麵上的薄身叉燒好吃不少。加上它有洋蔥粒作為調味,用作配日本米,再合適不過。
總結:埋單$163,其實整體價錢算是整條登龍街上的拉麵店中最離地的。在味道和質素上而言,它的確是很值得推薦的;但性價比和CP值還是較低,加上又不是香港人的主流口味,縱有米芝蓮的加持,在這七國爭雄的登龍街上,短期時間內呃Like是絕對可以,但長期性的的競爭力似乎暫時仍有點弱。
短期內,或許會再去一次試試它的鹽味湯底。
廁所評價:3.7/5
也請不要忘了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igteariceeatplay/?fref
=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