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西環皇后大道西263號和益大廈地下1號舖
西環德輔道西243-245號
價錢: $100~$200⋯⋯
招牌菜: 煲仔飯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11:00 - 00:30/星期日:18:00 - 00:30(總店)
星期一至日: 11:00-22:00(分店)
電話: 2803 7209(總店)
2803 0215(分店)
寒冬已至,最近天氣急劇轉凍,又是食火鍋,煲仔菜和煲仔飯的時候。而每年天氣一轉凍的時候,我都一定會走一轉坤記,目標,當然也是其煲仔飯! 有關坤記的來頭有多猛? 它被稱為煲仔飯的始祖,有名的程度連台灣人也專登來潮聖。
還記得以前我認為煲仔飯的頭三位是北角的新翠華,坤記和上環的永合成。不過新翠華已收皮(NOT銅鑼灣),永合成水準下跌,剩下的,就只有坤記這老字號,現在,甚至開了分店,其成功之道可見一班。而我也曾試過很多其他地方的煲仔飯,就是油麻地大排長龍的四季,最近報紙大推的紹華和龍圖閣等,在我心中皆不入流。坤記還在我心中有一定地位不是沒理由的,先是環境方面雖然有露天座位,但整體感覺整齊企理潔淨,完全不似打冷店,而似茶餐廳,新店則更甚; 其次,我不得不佩服老店的阿姐侍應,一眼關七,吹水又得,讓人感覺非常親切;第三, 它採用傳統碳爐煮煲仔飯,師傅一人睇十幾個爐,雖然偶有失手,但水準均比較出色,實在佩服師傅的功架;而且它坤記不只煲仔飯ok,豬骨煲,羊腩煲一樣出名。
坤記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每天七點半開始一定會多人,尤其冬天更是這樣的情況。因此想食一係早點訂位,一係準時去等walk-in,但也不一定能即時入席的,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再等一會,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總店很多時店內不夠座,會在路邊的位置開席似打冷店,而由於面對馬路甚遠,更是絕不食塵,非常有feel。
煲仔飯是坤記的主角,而坤記的煲仔飯採用即叫即製,通常叫之後要等15~30分鐘左右不定(視落單的人多唔多,我試過等40分鐘),而今次也只會比較集中說煲仔飯:
飯底: 有採用泰國絲苗煲成,除了用碳爐煲,也是用舊式的瓦煲上。其煲仔飯的飯底最無得輸的地方除了成品的飯粒口感層次很分明和爽口之外,更重要是合適的火喉完全帶出了米飯的香氣。飯芯不會過分的乾身,爽口中卻有少許濕潤度。而最吸引的是煲邊的飯焦,脆口卻不會過火, 合適的火喉令飯焦成鍋巴卻不會完全燒焦帶來苦味,加上煲仔飯所用的甜豉油味道惹味而不會太偏鹹或偏甜,與整個煲仔飯融和得宜,煲仔飯的飯才是主角,明顯他是成功的。唯一問題是我知道師傅忙時會水準不平均,我曾經上年試過的飯焦有部份過火而燒成黑焦,今年卻沒這情況。
配料: 一般的牛肉,滑雞,肉片,田雞,咸魚還有最多人叫的白鱔等配料混搭。煲仔飯的肉類配料重點是不過火,肉質不會太老,香嫩幼滑。這邊是有做到足夠的合格。尤其白鱔煮得肉質不過老很考功夫,師傅拿捏的火喉度相當之好。而我最喜歡的還是窩蛋牛肉飯,加了一點蔥較香口,然而本身牛肉肉汁還算有,可是覺得有用鬆粉醃過,肉質是嫩滑卻欠缺咬口纖維感。加上它的肉沒特別調味過,光用甜豉油調味,所以味道會較為傳統而沒有特別突出之處。窩蛋面呈全熟,但蛋黃卻仍充沛蛋汁,但不是完全的半生熟窩蛋,這是因為先落蛋,再用蓋蓋過煲仔飯才變成如此;反之永合成卻是起蓋後才落蛋。有關這點,卻是各有喜好的煮法和食法,而蛋汁的香滑正好成為配料和飯之間的橋樑。
臘腸/潤腸:要是不夠配料還可另加臘腸和潤腸。既然坤記身在西環, 臘腸和潤腸的質素當然上佳,而且經過蒸煮,也非常香口,誠意追加。
椒鹽炸魷魚酥: 之前食過,炸漿粉不算厚,問題是椒鹽和炸蒜太多,味道太鹹,奪走了魷魚的鮮味,屬有名卻失色之作,不太建議叫。
總結: 好煲仔飯,不吃嗎?如果和舊時新翠華比較,得承認確實輸了味道。但功架而言坤記確實是老到的,也不枉我每年都走一轉,每次加個汽水也是$100左右一位埋單,其實還算是物有所值。豬骨煲據說也不錯,只是我從未試過,也許有機會再說一下。另外我還是建議去總店,據聞老師傅都在總店駐紮,而新分店的師傅手勢卻是爭了點。
西環德輔道西243-245號
價錢: $100~$200⋯⋯
招牌菜: 煲仔飯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六:11:00 - 00:30/星期日:18:00 - 00:30(總店)
星期一至日: 11:00-22:00(分店)
電話: 2803 7209(總店)
2803 0215(分店)
寒冬已至,最近天氣急劇轉凍,又是食火鍋,煲仔菜和煲仔飯的時候。而每年天氣一轉凍的時候,我都一定會走一轉坤記,目標,當然也是其煲仔飯! 有關坤記的來頭有多猛? 它被稱為煲仔飯的始祖,有名的程度連台灣人也專登來潮聖。
還記得以前我認為煲仔飯的頭三位是北角的新翠華,坤記和上環的永合成。不過新翠華已收皮(NOT銅鑼灣),永合成水準下跌,剩下的,就只有坤記這老字號,現在,甚至開了分店,其成功之道可見一班。而我也曾試過很多其他地方的煲仔飯,就是油麻地大排長龍的四季,最近報紙大推的紹華和龍圖閣等,在我心中皆不入流。坤記還在我心中有一定地位不是沒理由的,先是環境方面雖然有露天座位,但整體感覺整齊企理潔淨,完全不似打冷店,而似茶餐廳,新店則更甚; 其次,我不得不佩服老店的阿姐侍應,一眼關七,吹水又得,讓人感覺非常親切;第三, 它採用傳統碳爐煮煲仔飯,師傅一人睇十幾個爐,雖然偶有失手,但水準均比較出色,實在佩服師傅的功架;而且它坤記不只煲仔飯ok,豬骨煲,羊腩煲一樣出名。
坤記有個很奇怪的現象,每天七點半開始一定會多人,尤其冬天更是這樣的情況。因此想食一係早點訂位,一係準時去等walk-in,但也不一定能即時入席的,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再等一會,可見其受歡迎程度。總店很多時店內不夠座,會在路邊的位置開席似打冷店,而由於面對馬路甚遠,更是絕不食塵,非常有feel。
煲仔飯是坤記的主角,而坤記的煲仔飯採用即叫即製,通常叫之後要等15~30分鐘左右不定(視落單的人多唔多,我試過等40分鐘),而今次也只會比較集中說煲仔飯:
飯底: 有採用泰國絲苗煲成,除了用碳爐煲,也是用舊式的瓦煲上。其煲仔飯的飯底最無得輸的地方除了成品的飯粒口感層次很分明和爽口之外,更重要是合適的火喉完全帶出了米飯的香氣。飯芯不會過分的乾身,爽口中卻有少許濕潤度。而最吸引的是煲邊的飯焦,脆口卻不會過火, 合適的火喉令飯焦成鍋巴卻不會完全燒焦帶來苦味,加上煲仔飯所用的甜豉油味道惹味而不會太偏鹹或偏甜,與整個煲仔飯融和得宜,煲仔飯的飯才是主角,明顯他是成功的。唯一問題是我知道師傅忙時會水準不平均,我曾經上年試過的飯焦有部份過火而燒成黑焦,今年卻沒這情況。
配料: 一般的牛肉,滑雞,肉片,田雞,咸魚還有最多人叫的白鱔等配料混搭。煲仔飯的肉類配料重點是不過火,肉質不會太老,香嫩幼滑。這邊是有做到足夠的合格。尤其白鱔煮得肉質不過老很考功夫,師傅拿捏的火喉度相當之好。而我最喜歡的還是窩蛋牛肉飯,加了一點蔥較香口,然而本身牛肉肉汁還算有,可是覺得有用鬆粉醃過,肉質是嫩滑卻欠缺咬口纖維感。加上它的肉沒特別調味過,光用甜豉油調味,所以味道會較為傳統而沒有特別突出之處。窩蛋面呈全熟,但蛋黃卻仍充沛蛋汁,但不是完全的半生熟窩蛋,這是因為先落蛋,再用蓋蓋過煲仔飯才變成如此;反之永合成卻是起蓋後才落蛋。有關這點,卻是各有喜好的煮法和食法,而蛋汁的香滑正好成為配料和飯之間的橋樑。
臘腸/潤腸:要是不夠配料還可另加臘腸和潤腸。既然坤記身在西環, 臘腸和潤腸的質素當然上佳,而且經過蒸煮,也非常香口,誠意追加。
椒鹽炸魷魚酥: 之前食過,炸漿粉不算厚,問題是椒鹽和炸蒜太多,味道太鹹,奪走了魷魚的鮮味,屬有名卻失色之作,不太建議叫。
總結: 好煲仔飯,不吃嗎?如果和舊時新翠華比較,得承認確實輸了味道。但功架而言坤記確實是老到的,也不枉我每年都走一轉,每次加個汽水也是$100左右一位埋單,其實還算是物有所值。豬骨煲據說也不錯,只是我從未試過,也許有機會再說一下。另外我還是建議去總店,據聞老師傅都在總店駐紮,而新分店的師傅手勢卻是爭了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