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第二天回到台北的中心, 中午從酒店Check in 過後,已到達午餐的時間。由於我一早就計劃好第二天是在台灣食日式拉麵,而首選的目標,當然也是最為有歷史而高名氣的一間店----玫瑰緣別館。
玫瑰緣別館的店主森本貫也,為了讓台灣人品嚐道地的日本名家拉麵,特別回到日本親拜1999年日本電視冠軍節目拉麵冠軍得主-----大石勳先生專研拉麵的獨門絕技。不僅帶回日本傳統拉麵精髓、更將大師獲獎的冠軍拉麵「肥後っ子大石家」特製熊本豚骨拉麵、原原本本引進台灣。
而在2002年,他更再接再勵得到三屆電視冠軍”咖哩王”得主金子載先生來台灣作技術指導,製作出合適台灣人口味的咖哩。
十六年間,就憑著熊本拉麵和金子咖哩兩道耍家本領,使它累積了很高的名氣,在壹電視,雜誌都有著它的名字和身影,在台北開了四間分店,更在Facebook群累積了接近三萬粉絲。它給我的感覺,有點似香港油麻地的”橫綱拉麵” 。
而今次我去是大安區的森本家總店,其店的佔地面積非常之大,裝修有點似香港的味千拉麵,卻有著清潔乾淨的開放式廚房,由於去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多,加上當天有下雨,店內並沒有甚麼客人。店的內外,大大隻四個字寫著”一麵入魂”,這應該就象徵著玫瑰緣別館的精神所在。
Menu方面,並不跟香港一樣設有畫飛紙這種東西,但麵的軟硬度和湯底濃淡皆可選擇,而看餐牌的Menu毫不日式,完全是照著台式的風格來。除了冠軍的熊本拉麵和金子咖哩,還有著其他的款式拉麵,而湯底則有豬骨,醬油和味噌自由配搭。更令我開眼界的反而是小食部份,竟然有炸杏鮑菇和炸豆腐等等,可以說是完全將傳統日本拉麵店的風格混合了台灣形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營運。比起香港很多一味形造最貼近日本正宗風格的拉麵店,我更欣賞它有自己的風格。
麥茶: 每一檯都有的自助式凍麥茶,茶味十足,大熱天來一杯是很爽,不過那種冰凍程度明顯放太久所以不算太理想,相信若是某位較執著的拉麵達人定必破口大罵。
特製熊本豚骨拉麵: 新台幣220元,這價錢在台灣來說算是較高,但是比較香港的日式拉麵店只是一半左右的價錢。而且份量之大碗讓我十分震驚,用料有: 半熟蛋、黑木耳、荀、炸蒜、薑絲、叉燒、豆芽菜,而最特別可說是它還有一塊芝士。這有點似韓式煮麵法,卻又是豬骨湯底,可說是別樹一格。
湯底: 我是叫了濃味,這湯底是用豬骨,雞骨,老母雞,蔬菜熬煮14小時製成,湯頭呈現奶白色,沒有濃得起沙的質感,卻更接近老火湯的層次感,豬骨的香味有點濃重,卻因為沒有香油而覺肥膩,而當中更加了芝麻,薑絲和炸蒜提香,使香味更為提升。因此口感雖然不比傳統日式豚骨湯拉麵優勢,卻仍帶十足後勁。
麵: 麵我是選擇陽春幼身細麵,店方遵從日本九州的配方,採取自家自製的形式,因此麵條的質感並不馬虎,蛋香味十足之餘有一定的韌性,只是我是叫”硬”,不過其出來的效果還是一般而已,比起香港一些拉麵店的”硬”度,還是略遜一籌。
叉燒: 有四大片的大塊叉燒,且使用台灣上等的溫體豬肉,以特製醬汁精燉慢煮幾小時。這叉燒的肉質比較偏瘦一點,但口感既不是即化類型,也不是二郎系的啖啖肉類型,反而偏向是兩者之間的平均。既帶出焦香,也在鬆化中帶點實在的口感。再加上自助吧的少許焙煎唐辛子醬,整體來說十分好吃。
荀條: 沒渣而醃得極度入味,收貨。但份量偏向較少。
黑木耳: 比起傳統日式拉麵,它明顯切得較粗身,但仍是十分爽口。
半熟蛋: 只有半隻的半熟蛋,沒經醃製但蛋香味明顯較重和新鮮,但作為半熟蛋,光看蛋黃就覺得它稍為過熟了一點點,有點失望。
芝士: 這塊芝士的作用是取代了香油和湯底稍欠層次感的情況。若等到芝士開始半溶,就會發現湯底愈來愈變得有層次和Creamy,但其實芝士的牛奶味會有點遮蓋豬骨湯底的香味。混和後的味道好與不好,則見人見智。
總結:作為 一碗220新台幣,換算約55元港幣的拉麵,其實是算十分超值。在各材料上的配搭各偏向自家和台式的風格,帶有足夠的Gimmick,也頗特別。但如果一定要將其和正宗的日式拉麵比較的話。那麼它只比香港油麻地的”橫綱拉麵” 要好一點而已。而因為是次一碗已經吃得飽的情況下,未有緣試它另一招牌” 金子咖哩”,唯有留待下次再去台灣時再去一次。
地址: 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1-10號
也請不要忘了讚好我的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igteariceeatplay/?fref=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