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東京食玩篇(四)------- 元祖的W Soup風味拉麵───中華そば 青葉(中野店)

人在日本,又怎會缺少筆者最喜愛的拉麵?原定的計劃,筆者本是想到麵屋一燈的總店。不過它的位置,路程和新宿區相去實在太遠;加上只有四日旅程的時間,也實在太趕,於是只好放棄作罷。

結果只去了兩間拉麵店。先說的這一間"青葉",是往中野購物的途中,隨心所至才去找的。事後經過查證,才知道這間"青葉拉麵"原來有著一定的來頭。更是日本的W Soup (Double Soup),即雙重湯頭的幾個元祖級的元老之一。

在香港人來說,混合式的Fusion湯頭早已司空見慣。但在日本文化來說則大不同,早期日本的拉麵湯頭比較單一化,四大類不外乎:豬骨、鹽味、味噌、醬油,然後再逐一細分各派家系。直至1996年,由麵屋武藏、くじら軒以及中華そば 青葉同時引入W Soup,這種雙重湯底平地一聲雷,日後更為拉麵文化增添新氣象。而青葉拉麵的風格也從此自成一系,似另一間有名的"九段斑鳩"正是從青葉系進化而來。

中野店正是青葉96年第一間開的總店,雖然現在青葉的分店在關東已有18間之多。但一場來到中野,若筆者不到青葉的總店一行,實在對不起自己。但見Tabelog對總店評分也有3.6,相信也不會中伏才對。

它的位置有點古惑,需從中野商店街第五段往北走,行到盡頭往右轉,就可看到;環境完全是老店的格局,但也同樣配備自助販賣機。

青葉的Menu只有四種:傳統拉麵的"中華そば"以及沾麵的"つけめん",另外兩種是多加了溏心蛋以及叉燒增量的"特製中華そば"與"特製つけめん"。

近年間沾麵大行其道,香港如此,東京也一樣。因此來這裡的人有超過一半是吃沾麵。不過筆者一場來到,目標自然是雙湯頭的拉麵;若要吃沾麵的話,我還不如去大勝軒?

冰水依然是基本配套,恕不再重覆!

我點的是有蛋的"特製中華そば",承惠900円。

先講重點的湯頭,青葉的W Soup是用豬骨混雞骨,再加上魚乾、鰹魚、青花魚乾等魚介材料熬煮半天而成。這種材料製作湯底在香港的拉麵店屢見不鮮。但青葉使用大火熬製豬骨和雞骨,因此湯頭顏色流於濃濁。

味道方面來說,其實筆者覺得它的層次是淡一點,豬骨的濃厚混和魚介的鮮甜;神奇在兩者的味道很清晰明顯,沒互相奪味;湯頭性質整體偏平均而溫和,卻又能吊起麵的味道,算是十分難得。

麵條是使用中太,沒有硬度選擇。但它出來的硬度我是滿意的,而且它麵條的麥香味十分明顯,幾乎可以是嗅得到的階段。掛湯夠力,但不能說它十分夠彈性,只可以說是柔軟中帶韌。

但看叉燒增量後有三片之多。外呈焦香,加上灑上了黑椒,肉香味更出;但它的肉質不算肥膩,不是入口即化型,反有點似慢煮的啖啖肉叉燒肉,咬口實在。

荀乾大條,爽口且無渣。筆者不禁想:為什麼香港大多的拉麵店總是做不出似樣的荀乾?

壓軸的溏心蛋,做到溏心而不流心,品質到位。而最令筆者欣賞的是蛋白的部份沒有醬油的甜香,反而更帶更重的新鮮蛋白味;但蛋黃則剛好相反,富醬油醃過的甜味,卻不帶蛋黃的苦澀。筆者不清楚它是如何做到的,但這隻溏心蛋,水準出色!

配料還有8mm魚板和紫菜,但流於點綴之用。比起直接就一大塊紫菜放上麵中,它的做法明顯到位得多。

此外它有一道自家製的柚子唐辛子,但由於味道較濃烈 ,所以店方也放出指示牌標明:有需要可向店員拿。但其實其味道比較似柚子味的鹽鞠,不算太辣,但頗鹹。加進麵中更會有股淡淡的柚子味。

總結:筆者認為,以香港人角度看,它的湯底層次和味道是不夠濃的。其實很難怪,畢竟香港人吃開比較濃重口味。日本正宗拉麵的味道則較講究平衡,只能說:香港人太奢侈。

順帶一提,這裡的侍應似乎都懂普通話,且不乏香港人幫襯,即使不懂日文的朋友溝通也較方便。


地址:東京都 中野区 中野 5-58-1 なかのまるひる 1F
營業時間:10:30 ~ 21:00


也請不要忘了讚好我的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bigteariceeatplay/?fref
=t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名過其實的劏客市場───度小月

類別: 台灣菜 地址: 尖沙咀廣東道17號海港城海運大廈LCX3樓31號舖 價錢: $100~$200 招牌菜: 無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日: 12:00-22:00 電話: 8300 2001 度小月的這篇文,其實筆者早就該在上月尾寫了。不過礙於當時在寫日本之旅,...